長沙機床有限責任公司
湖南零陵恒遠發電設備有限公司
資訊分類

企業文化

技術團隊

在線留言

您現在的位置:
首頁
/
/
/
中國機床工業60年發展主要經驗教訓

資訊詳情

中國機床工業60年發展主要經驗教訓

  • 分類:行業新聞
  • 作者:
  • 來源:中國金屬制品網
  • 發布時間:2012-04-19 00:00
  • 訪問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中國機床工業60年發展主要經驗教訓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類:行業新聞
  • 作者:
  • 來源:中國金屬制品網
  • 發布時間:2012-04-19 00:00
  • 訪問量:0
詳情

        中國的機床工業,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逐步發展起來,迄今整整60年。實事求是、一分為二的說:"發展很快,虛功不小;成績很大,問題不少"。當今世界機床工業競爭異常激烈,是一場無形戰役。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之基礎,其重要性、戰略性都關系到國家命運。因此,工業化發展決非一時一事,而是直至長期永遠。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師,如何科學地認真總結過去之經驗教訓,繼往開來、科學發展,至為重要!

  1兩大階段、兩種政策、兩樣成效

  機床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客觀發展規律。屬于現代復雜生產工具又屬于應用技術,如加工工藝、設計、制造及其使用。既有基礎理論(剛度、熱變形、振動、精度等),又有應用技術(布局、傳動、控制等)。是人類科技知識與生產實際經驗相互結合的產物。人類發展生產三大要素(人、工具、資源),人創造工具、人合理利用資源,人是根本。

  回顧中國機床工業60年的發展道路,曲折波動。可明顯地分成兩大階段,一為建國起30年的第一階段(1949~1979年);二為改革開放30年的第二階段。

  在第一階段,新中國初建,百廢待興,人才缺乏、科技落后。在政治、經濟上,外受封鎖、內部閉塞,各方面條件很差。但在當時蘇聯政府幫助與大批蘇聯專家指導下,用蘇聯圖紙逐步生產一些手動普通機床,供應生產急需。當時從建立強大機床工業全局考慮,陸續發展了18個羅漢廠,成為機床、工具生產骨干,起中堅作用。又逐步成立了7個綜合機床研究所、37個各類機床的專業研究所,引導有關企業發展先進技術、制造先進機床。時間雖短,但由于工作扎實,并有正確科技知識指導,1950~1957年短短八年,為中國整個機床工業的布局、生產、管理,打下了良好的初步基礎,是前30年、以至整個60年中的最佳黃金時期。

  開國初期,政府領導遠見卓識,深知科技人才的關鍵性,派大批技術人員、管理人員,包括工人,到蘇聯學習。這些人學成回國后,在各工作崗位上均成為骨干。他們為新中國的機床工業發展,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 其后1958~1960年,出現三年大躍進,加上1966~1976年十年文革動亂。盲目性、表面性、浮夸性成風,管理紊亂、生產失序,在違反客觀發展規律中波浪起伏。虛功不小、損失嚴重。

  在第二階段,吸取了過去三年大躍進、十年文革之慘痛教訓,采取改革開放國策,逐步走上科學地生產機床、發展機床工業的道路。過去由于微電子、計算機技術落后,基礎薄弱,機、電、液、氣各種元件技術不過關,數控機床的開發,在1958~1979年21年間,全國一哄而上、又一哄而下,三起三落。因性能不可靠,無法用于生產。直到1980年改革開放,先后引進日、德、美數控系統,并相繼引進了各類數控機床、加工中心(MC),進行合作生產。邊仿、邊學、邊造、邊用,由于逐步掌握了數控機床的一些技術、特點與發展規律,發展比較迅速。在2006年后,政府領導又提出加強自主創新,不斷開發新品種。中國的數控機床近30年中在技術上、產量上發展很快。在各業用戶中都有使用,并陸續進行出口。由于經濟發展迅速、市場需求旺盛,在2001~2008年8年間,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從19.2萬臺增至61.7萬臺,增加2倍多;數控機床從1.7萬臺增至12.2萬臺,增加6倍多;加工中心產量,從447臺增至8000余臺,增加17倍。成績很大。在世界四大國際機床展覽會上,亦有展出。特別是CIMT展(中國國際機床展)上,新品種琳瑯滿目。

  從上可見:兩大聯合體、兩種政策、兩樣成效。   2前30年發展中的主要經驗、教訓

  2.1主要經驗

  (1)尊重科技客觀發展規律、重視專家人才、建立基礎

  在建國初期,我國虛心學習蘇聯先進經驗,思想上尊重科技客觀發展規律,重視專家、人才,努力建立基礎;高度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性及戰略性。在人力、物力、財力上大力投入。在戰略上藐視,在戰術上重視。在蘇聯專家指導、幫助下,在全國建立156項重大工程,項項成功,沒有返工。為中國宇航、汽車、機床工業未來發展奠定了發展基礎。機床工業中逐步建立的18個羅漢廠、7個綜合機床研究所,在很長時間內起到了強大的骨干和技術核心作用。特別是研究所,在發展國家所需關鍵技術、機床品種、以及后來的"高精度機床戰役"、"二汽設備戰役"之中,起到了"參謀、攻堅、組織、服務"四大作用。對中國機床工業的技術發展,功勞卓著。

  (2)重視科研工作,掌握技術關鍵

  "科研"是科技發展必需之"手段",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"武器"。沒有"科研",不可能有"創新"。在建國后不久,即能根據機床技術客觀發展規律,逐步匯集各種人才、添置各種專業先進試驗設備儀器,建成7個綜合機床研究所、37個專業研究所,掌握有關技術關鍵,確實明智和不易。如北京機床研究所,有精密機床、高效自動化機床、電加工機床、基礎理論、加工工藝、鑄造材料、標準、情報等研究室,有較成套的人才和試驗設備、進行深入系統試驗,與全國有關機床企業、用戶合作,組織起來,攻克不少技術關鍵。例如:現今北京機床研究所先進的超精密機床技術,就是建立在以往堅實的技術基礎與科研工作之上的。

 (3)結合國民經濟發展急需,成立專項、組織技術攻關,充分發揮個體、集體智慧作用

  突出的重大經驗,如"高精度機床戰役"(1960~1965年),"二汽設備戰役"(1966~1972年)。1960年國防尖端、精密機械工業急需13種高精度機床(坐標鏜床、坐標磨床、齒輪磨床等)。外受封鎖,國內技術落后,無法生產。中央高度重視,組成6人領導小組,一機部二局具體組織,分工定點。提出著重抓好7點:①戰略上藐視、戰術上重視;②掌握關鍵零部件成套工藝;③優先發展基型、進而發展變型;④生產廠有堅強技術領導班子,層層把關;⑤解決配套技術,包括母機、母儀等;⑥重視設計力量培養,設計出世界一流產品;⑦切實解決好重大配套件,如軸承、電動機、光學制品等。由于領導堅強、規劃周密,措施得力,到1965年,發展了高精度機床7大類24個品種,年產能力500臺。技術上接近當時世界先進水平,成績巨大。日本雜志上也稱贊上海機床廠的高精度磨床水平先進。這一戰役,對提高整個機床工業的技術和精度水平,起到了重大促進作用。"二汽戰役"是在文革時期為備戰、發展汽車工業而組織,對高效自動化機床、自動線進行攻關。學習308自動線建線經驗,由機床廠、用戶、科研單位、學校組成"聯合工作組",緊密使用、加強試驗、攻克技術關鍵。用4年左右時間,為二汽建廠提供了46種7664臺高效自動化機床、組合機床自動線35條、回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6條,使二汽設備品種的自給率達95%。

  以上兩大戰役,是在長期積蓄起來的人才、科研工作經驗、技術基礎上進行的,成績很大。但由于在文革中進行,二汽設備的質量,存在較多問題,也是一大教訓。

  2.2主要教訓

  (1)嚴重忽視質量、盲目追求數量、浪費嚴重

  1958年三年大躍進,各地競相發展機床,忽視質量、盲目追求數量。1958年的機床產量,是1957年的兩倍。1960年為1957年的5倍。粗制濫造、形成風氣。1966~1976年十年文革,情況更為嚴重、時間延續更長。文革中生產的164萬臺機床,大部分不能使用。1976年抽查,機床合格率僅60%。

  嚴重教訓,至今記憶猶新,造成了機床只擁有數量而技術落后,危害國家正常發展。

  (2)重生產、輕科研;重主機、輕配件;重基型、輕變型

  由于對機床特點、客觀發展規律認識不清,在第一階段,整個機床工業普遍存在著重生產、輕科研;重主機、輕配件;重基型、輕變型的思想。造成對科研工作忽冷忽熱,不深入、不系統。市場需要量多時,忙于抓生產、忽視了科研工作。不少產品,由于缺乏認真細致的科研工作,關鍵技術不過關,可靠性差,用戶不滿意、寧愿進口,導致機床工業失去了信譽。由于重主機,輕配件,整個機床工業中,刀具、配套件廠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及科研工作差。因此,許多刀具、配件,在質量上、技術水平上,遠遠滿足不了先進主機的發展需求。重基型、輕變型,缺乏深入系統地對用戶需求進行調查,忽視三化工作(標準化、通用化、系列化),長期以來,機床的變型少,缺乏特色及個性化。因此品種重復,結構雷同,競爭力差,更難以出口。

  (3)盲目趕超、不講實效、嚴重脫離實際

  1958年三年大躍進,更是嚴重脫離實際、盲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思想最為突出。發展數控機床,全國曾一哄而上,又一哄而下,形成三起三落。終因技術不過關、偃旗息鼓。   3后30年發展中的主要經驗、教訓

  3.1主要經驗
 

(1)產銷見面、改革開放、滿足用戶需要、互相交流提高

  1979年6月,寧江機床廠率先在《人民日報》上刊登廣告,"直接接受國內外用戶訂貨",打破了過去計劃經濟時的互不見面做法,逐步走向市場經濟、并開始深入調查用戶需求等。1980年后,進一步改革開放,政策不斷深化,機床工業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、合作生產上百種各類數控機床,并逐步通過四大國際機床展展出先進產品,在技術上互相交流提高,中國的機床工業在技術水平上獲得快速提高。這符合于機床技術的客觀發展規律。

  (2)認真調查、研究、分析,學習國外經驗,仿創結合

  改革開放后,整個機床工業加強了對廣大用戶和國外機床工業情況的調查、研究、分析。特別是中國機床協會,于1989年開始舉辦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(CIMT),并逐漸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之一。通過加強對國內機床市場需求的報道、對世界機床市場變化的分析,大大促進了對國內外機床市場的了解。通過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合作生產各類數控機床、數控系統、功能部件、刀具、測量、附件等。在逐步掌握設計、制造、使用技術的基礎上,不斷進行仿創結合。例如:復合加工數控機床、5軸聯動控制加工中心、各種環保機床、以及許多大型、重型、高精度機床,都是不斷進行仿創的成果。

  各類機床的布局,結構、傳動、控制,都有其共同點,亦有不同點,互相學習,仿創結合。必須加強人才、科研、使用,掌握關鍵技術,突破瓶頸,才能實現自主創新。

  (3)政府正確堅強領導與市場自由相結合,充分發揮個體、集體戰斗作用

  自2006年以來,中央領導進一步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性、戰略性,加強了領導,并不斷對機床企業視察、指導。2006年6月,分布了《國務院關于加速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》。其后,發改委又制定出《數控機床發展專項規劃》,要求至2010年,數控系統自主版權的要占數控機床總量的75%;功能部件配套自給率60%以上;國產數控機床要占領國內市場的50%以上。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市場自由相結合;充分發揮個體、集體戰斗作用,并不斷深化。在2007、2009年的CIMT展覽會上,展出了更多的數控機床、數控系統、功能部件、刀具、測量、附件等各種新產品。特別是我國的大型、重型、復合加工、5軸聯動數控機床,出現了不少創新產品,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,也引起了國際機床工業界的重視。

  3.2主要教訓
 

(1)對全國機床擁量現狀、需求、缺乏深入分析,缺乏全局和重點的遠近切實發展規劃和有力措施

  六十年的機床發展歷程,時間不短。美國以不到60年時間,超過當時英國而居世界首位;德國以不到60年時間,機床技術上趕超美國;日本以不到60年時間,在機床工業實力和數控機床技術上,進入世界三大強國之一。關鍵是其擁有專家、人才,對機床工業全局和重點機床技術發展正確的分析,有周密的發展規劃、有有力的措施。而在中國全局與重點發展缺乏有機結合。

  長期以來,中國對機床擁有量的現狀、需求、缺乏全面、正確的統計數字與分析。重點數控機床的發展,缺乏緊密配合。這不符合整體機床工業發展的目的與客觀發展規律。

  機床工業各種產品的發展,其目的是針對全國國民經濟發展不同,零件、批量實際需求不同,不斷提高整個加工工藝、精度、效率、自動化。如對擁有量缺乏統計分析,就會形成盲目發展、盲目趕超。中國在1980年機床擁有量283萬臺,其中粗加工車床構成比占43%,精加工磨床占10%,工藝落后,粗加工機床多、精加工機床少。30年后的2008年,中國機床工業大小有5382家廠,隊伍龐大。全國機床擁有量約700萬臺,(美國約240萬臺、日本約140萬臺),粗加工車床仍占40%以上、精加工磨床少于10%,構成比依然十分落后。國外機床擁有量,由高效自動化機床和數控機床組成,數控機床約占20%~30%。互相配套,生產效率高。而中國,由手動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組成,數控機床約占10%,互不配套,生產效率低下。如不加深入分析,針對性解決問題,只抓數控機床,則與全局脫節。必須局部和全局配合發展、普及與提高結合,協調進行,才能有更佳效益。

  (2)人才、科研、質量、合作嚴重不足,許多關鍵技術不掌握、依賴進口

  在中國改革開放后的30年里,在人才、科研、質量、合作上嚴重不足。既缺乏各專業眾多的專家、人才,科研工作又不深入、不系統、不細致。原先的7個綜合機床研究,已淪為一般性企業,失去了"參謀、攻堅、組織、服務"四大作用,已經發揮不出以前的威力。在機床質量、可靠性、穩定性上,與美、德、日等國的先進差距較大。在技術鏈、生產鏈、供應鏈方面,脫節松散。許多關鍵技術不掌握,大量依賴進口。目前,中國大量進口國外的中、高檔數控機床。宇航、汽車工業的先進數控機床,70%進口。我們必須正視現實,嚴格要求。改革開放30年的機床工業可說:成績很大,問題不少。

(3)數控機床的發展,缺乏正確的遠近方針、政策、戰略、戰術。主機與數控系統、功能部件、刀具間發展,缺乏緊密配合

  在改革開放30年中,數控機床的產量、消費量發展很快,目前在數量上均居世界第一。但在技術水平上,則居世界二、三流。大都為低、中檔,高檔機床剛剛開始起步,關鍵技術、配套件依賴進口。究其原因:一是對數控系統、功能部件、刀具的配合發展,缺乏周密發展規劃、有力措施,與主機之間緊密合作不夠。二是長期仿制國外產品,嚴重缺乏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,沒有深入吃透國外產品的技術。對中檔產品質量上不過硬,基礎不固,因此對高檔產品也難以發展創新。三是中國機床工業,嚴重缺乏各方面充足的專家、人才、熟練技術盛大、創新、先進。   4展望

  (1)目前,中國已成為世界機床競爭的"戰場",今后,中國工業化發展,對先進機床的需求,將越來越高。深刻認清機床的特點、發展規律,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性、戰略性地位,應列為中國今后國民經濟發展中之長期國策、長期奮斗目標。切實進一步加強政府正確領導與市場經濟相結合、充分發揮個體、集體戰斗作用。機床工業強,則國家強;反之則弱。這已為世界科技、經濟、競爭力歷史發展所充分證明。目前中國機床工業的發展經過60年,已有一定實力。但技術基礎較差,必須科學地總結過去的經驗,汲取教訓,扎扎實實地前進。驕兵必敗,本固葉茂。

  (2)在歷史經驗中,最深刻的為建國初期黃金時期的尊重科技客觀發展規律、重視專家、人才、重視建立基礎,以及輝煌"高精度機床戰役"中提出的切實抓好7點,特別是"在戰略上藐視,在戰術上重視",做到知已知彼,百戰不殆,符合于孫子兵法,應大力發展。

  (3)在當今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、今后世界科技及機床工業的競爭更趨激烈之中,"知識"將決定一切。"人才、科研、質量、創新、合作、信譽",是機床工業能否成功發展之"要害"。中國機床工業的技術基礎比較薄弱。對此應有自知之明、高瞻遠矚、切實解決,才能取得名副其實的成功!

  陳循介,教授、高級工程師。1924年11月17日生,江蘇張家港市人。1948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。1956~1958年被選派到清華大學自動化進修班學習生產自動化,正式畢業。1950年起,從事機床設計、科研工作,1958年起擔任北京機床研究所自動化研究室主任,歷時30年。1987年離休后,擔任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高級顧問10年。
 
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銷售熱線:0731-85411758
售后服務:0731-85269238   傳真:0731-85269299
地址: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高新開發區岳麓西大道1689號

二維碼

頁面版權所有:長沙機床有限責任公司(原長沙機床廠)

    湘ICP備19027694號-1   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長沙  seo導航

彩神welcome登录